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包括的方面:
1、治理主体参与平等性
具体表现为包括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各类创新中介组织等在内的治理主体在科技创新治理过程中既分工又协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治理主体能动性。
2、治理模式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科技创新治理主体通过管理科技创新系统的公共事务,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的多元治理模式。
3、治理结构多样化
具体表现为在科技创新治理过程中,坚持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坚持直接资助与间接资助相结合的资助手段、坚持供给政策与需求政策相结合的政策导向,实现创新治理结构多样化。
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主要依据是科学理论、市场需求、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等。科学理论是指导科技创新的基础,它提供了科学知识和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它对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产生影响,同时也对科技创新的成果提出要求。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它们对科技创新的态度和政策产生影响,同时也对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产生影响。
经济形势则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市场需求,对科技创新的规模和速度产生影响。
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划纲要,科技创新战略和政府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规章制度,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的惯例和标准。这些依据共同构成了科技创新制度体系的基础框架,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成果转化。
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
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
(一)创新投入能力
反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和投入力度,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1.创新经费
(1)创新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创新人力
(1)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
(2)就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所占比重
3.研发机构
(1)研发机构R&D经费投入占企业R&D经费的比重
(2)研发机构R&D人员投入占企业R&D人员的比重
(二)协同创新能力
反映企业在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4.产学研合作
(1)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中高校和研究机构所占比重
5.创新资源整合
(1)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的比值
(2)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值
6.合作创新
(1)开展合作创新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合作申请专利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
(三)知识产权能力
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7.知识产权创造
(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
(2)10万元R&D经费投入的发明专利申请量
8.知识产权保护
(1)拥有专利的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
(2)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
9.知识产权运用
(1)已实施发明专利占全部发明专利的比重
(2)专利许可与转让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
(四)创新驱动能力
反映企业在创新价值实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10.创新价值实现
(1)新产品营销费用占全部营销费用的比重
(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1.市场影响力
(1)PCT申请占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
(2)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
12.经济社会发展
(1)劳动生产率
(2)综合能耗产出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